免費咨詢熱線:
0595-83062000
曾有一位媽媽和我說,女兒過完暑假就要上初三了,可是她沒有絲毫地緊張,每天早上睡到9點多,一起來就開始聊微信,打手機游戲,除了吃飯,眼睛就沒離開過手機。
今天晚上我實在忍不住了,就把她手機給沒收了,沒想到她對我大吼:
說到這里,她幾乎難過的說不出話來,抽泣聲也大了起來。
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,親子關系是一切的基礎。你跟孩子的關系如何,直接決定了孩子以后人生高度。如果你還沒有放棄你的孩子,請一定要做到下面這2件事。
- 01 -
平等溝通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基礎
如果一個家庭環境里,彼此沒有溝通或者是溝通很少,那么一定會有很多誤會,在很多家庭里,溝通少最主要的原因是,父母總是高高在上,說一不二,也不管孩子到底愿不愿意,有沒有超過孩子的能力范圍。
而良好的親子關系一定是建立在良好的溝通基礎之上的,而不是“一堂之言”,這樣只會讓加劇親子沖突。
聽孩子把話說完
讓孩子把話說完,這聽上去很簡單,可事實上,有一部分父母卻很難做到,總是孩子剛要說點什么,就被他們無情打斷,尤其是在孩子犯錯之后。
就事論事
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,就把這件事錯的地方明確給孩子指出來,別抓著他過去的錯誤不放,翻舊賬只會引起孩子反感,然后跟你頂嘴,導致無法正常溝通。
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
每個父母都希望跟孩子溝通的時候,孩子能積極回應。孩子也一樣啊,他們也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肯定。這會讓他以后遇到困難時,主動來跟你溝通,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。
-02-
定位明確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重點
不做“統治者”,學做“輔助者”
在教育孩子上,父母總喜歡站在領導者的位置指點江山,孩子報什么興趣班,買什么輔導書都是自己拍板決定的,完全不征求孩子的意見。這樣時間長了,孩子就會覺得你高高在上、脾氣暴躁威嚴,對你有畏懼感、敵視感,自然不會跟你交心,你的話孩子也不會真的聽到心里去。
比起獨裁者,孩子更需要一個輔助者。當孩子遇到難題,跟他一起想解決問題的辦法,給出建議,不替孩子做決定,把更多選擇的權利交到孩子自己手里。
不做“裁判”,學做“拉拉隊員”
裁判的工作,是時刻盯著場上的每一位運動員,看他們有沒有犯規,一旦犯規就要受到嚴厲的警告、處罰,毫不留情。而拉拉隊員,則時刻保持著燦爛的笑容,關鍵時刻給隊員加油鼓勁,吶喊助威。
在孩子成長的路上,很多事情都有第一次,第一次吃飯,第一次穿衣,第一次上學……而在這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,如果父母不是鼓勵,而是潑冷水,甚至加以指責和懲罰:
“你怎么這么笨,走個路都能摔倒”;
“上次不是教會你怎么拿筷子嗎,怎么還不會!”
這些批評除了讓孩子對你厭惡,沒有任何好處。如果你換個方式去說,也許會更好,比如:
“孩子,如果你走路得慢一點也許就不會跌倒了”;
“爸爸以前拿筷子也用了很久,你知道最后我怎么學會的嗎?”
當他在這些事情上做得不好的時候,父母的鼓勵、加油,能幫孩子很好地建立起自信心,用輕松的心態不斷嘗試。
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:
給孩子安全感,讓孩子體會到家是溫暖的港灣,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,不僅是建立親子關系的“良藥”,也是讓他走上人生巔峰的臺階。